熱導率
熱導率(通常用 k、λ 或 κ 表示)是指材料傳遞或傳導熱量的內在能力。
熱導率使用國際單位制(SI 單位)W/m•K(瓦特每米每開氏度)進行量化,並且是熱阻率的倒數,而熱阻率是測量物體抵抗熱傳導的能力。
當溫度梯度存在時,熱量會通過材料碰觸的單位截面積進行熱傳導。
熱擴散率
熱擴散率(單位 mm2/s)是熱導率除以密度和恆定壓力下的比熱容。它測量材料從熱端到冷端的熱傳遞速率。
熱逸散率
材料的熱逸散率定義為材料的熱導率與其體積熱容的乘積的平方根。
e = √k∙ρ∙Cρ
材料的熱逸散率是衡量其與環境交換熱能的能力。 如果材料不是固體,則存在其他傳熱機制,將用熱逸散率表示的“k”修改為熱導率。
熱逸散
材料的熱逸散定義為材料的熱傳導係數與其體積熱容量的乘積的平方根。
e = √k∙ρ∙Cρ
當傳熱機制不是傳導時,通常在非固體的測量中發現材料的熱逸散量是其與周圍環境交換熱能能力的量度。
熱阻
測量兩者有溫差之間的材料,導致熱流移動,並抵抗的能力。
防護熱流計
用於測量更小、更導熱材料的熱阻和熱導率的穩態裝置,使用防護裝置減少其橫向熱損失。
穩定態
性質以不隨時間變化。系統也已穩定,測量時的性質亦沒有改變。
瞬態
極短的時間,隨著時間而改變的一種狀態。
接觸瞬態法
一種接觸型的瞬態導熱方法。
粒子熱分流
複合材料,其中內部材質對本體的熱導率存在顯著差異。 瞬態熱信號可能通過或圍繞顆粒或內部材質(透過基質)分流,進而導致高估材料的熱導率。 當將結果與系統完全穩定的穩態測量進行比較時,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錯誤比對。